感温光缆(也称为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系统,DTS)是一种利用光纤作为传感器实现温度分布式测量的技术。其核心原理是基于光纤中光的散射效应与温度的关系,结合光时域反射技术(OTDR)来定位和测量温度变化。以下是其工作原理的详细说明:
基本原理:光散射与温度的关系
当激光脉冲在光纤中传播时,光子会与光纤材料(如石英)的分子或晶格结构发生相互作用,产生三种主要散射:
瑞利散射(Rayleigh Scattering):由光纤材料密度的微观不均匀性引起,波长与入射光相同,主要用于光纤通信的损耗分析。
拉曼散射(Raman Scattering):由分子振动或晶格振动引起,散射光的波长会发生偏移,分为 斯托克斯光(Stokes)(波长长于入射光)和 反斯托克斯光(Anti-Stokes)(波长短于入射光)。
关键点:反斯托克斯光的强度对温度敏感,其与斯托克斯光的强度比值(IA−S/ISIA−S/IS)与温度呈指数关系,是测温的核心依据。
布里渊散射(Brillouin Scattering):与声子振动相关,也可用于温度和应变测量,但常用于更复杂的传感系统。
感温光缆主要利用拉曼散射的反斯托克斯分量进行温度测量。
工作流程
(1)激光脉冲发射
系统向光纤中注入高功率的窄脉冲激光(通常波长在1550 nm附近)。
(2)散射信号采集
激光在光纤中传输时,产生的拉曼散射光(斯托克斯和反斯托克斯光)会沿光纤返回,被光电探测器接收。
(3)信号解调与温度计算
通过测量反斯托克斯光与斯托克斯光的强度比,结合标定参数,计算光纤各点的温度值。
(4)温度定位
利用光时域反射(OTDR)技术,通过散射光返回的时间差确定温度点的位置。
关键技术指标
空间分辨率:区分相邻温度点的最小距离(通常为1-5米)。
测温精度:可达±0.5°C~±2°C。
测量距离:单端测量可达几十公里(取决于激光功率和光纤损耗)。
响应时间:从数秒到数分钟,取决于系统设计。
应用场景
火灾监测:隧道、电缆廊道、储油罐的早期火灾预警。
能源设施:油气管线泄漏监测、电力电缆温度监控。
工业过程:大型反应釜、管道的温度分布监测。
环境监测:冰川、冻土温度场研究。
优势
分布式测量:一根光纤覆盖数公里,无需离散传感器。
抗电磁干扰:光纤为绝缘介质,适用于强电磁环境。
长寿命与稳定性:光纤耐腐蚀、无源,适合恶劣环境。
实时性:可连续监测温度变化并精确定位异常点。